4万→14万,8年涨了250%!峻林神话背后...
说起林和西,你会想起什么?
是早晚高峰地铁永远挤不上“地狱西”分西,是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ICC环贸天地,还是曾经的广州第一高楼中信大厦?
在阿拆眼里,让人印象深刻的,还有毗邻中轴线起点东站广场的峻林。
这个项目,脱胎于林和村改造,与猎德、杨箕、琶洲、线坑一齐缔造了广州至今为数不多的“旧改神话”。
回迁摩天楼取代了昔日握手房,名噪一时的价值巅峰豪宅峻林,都让林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普罗大众心中遥不可及的“富人区”。
从2010年村民搬迁,项目启动建设至今,已有近12年的光景。如今的林和村,还靓丽如初吗?
我们去了趟现场,一探究竟。
1
整个林和村旧改,地块并不算大,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片:
北片为回迁区,共有6栋建筑,呈L形分布在林和西路一侧,名为“林和邨”;南部为商品房区域,共有7栋住宅及1栋公寓,也就是如今的“峻林”。
从外立面来看,峻林配色要更欢快些,回迁房则显得有些寡淡朴素,不过对比并不鲜明。
这些建筑至今都有10年楼龄了,免不了风吹日晒,但都保养得不错,没有看到明显墙皮脱落现象。
园林嘛,回迁房值得一夸,做得不错,有大片花园郁郁葱葱,喷泉也在营业状态。
回迁房区域
但峻林这边,虽然有会所有泳池,但豪宅园林的惊艳感还是差了几分。
商品房区域
值得一提的是,林和村回迁房旁规划的集体物业,是如今的天伦控股大厦。
选址在这里,肯定是有原因的。
与新鸿基合作开发林和旧改的新天地产,正是天伦控股旗下上市公司。
2
当然,这些都只是配菜,房子作为商品,居住舒适度是一方面,市场行情又是一方面。
2013年峻林开盘,彼时均价尚是4万/平,很多人大呼高攀不起;
2018年,峻林站上8万/平;在去年二手指导价出台之前,已有单位成交价突破14万/平。
4万→8万→14万,8年翻了两倍还不止。
这个价格,绝对是天河北的标杆。
对比二手指导价好了,峻林是79969元/平,旁边的天誉花园,地段大差不差,也不过55496元/平。
2.4万+的单价价差,不是开玩笑的。
无论在哪个时间点,峻林的价格,都是“鹤立鸡群”的,这也意味着,能买入峻林的,势必是财力雄厚的群体,至少也是中产;
而由于新鸿基是港资房地产开发商,建成早期也吸引了不少港人、华侨。
就居住圈层来看,level是绝对不低的。毕竟,就连“亚洲飞人”苏炳添,也是峻林的业主,套内空间足足有290平。
而冲着华阳本部,也吸引一波鸡娃家长。
峻林的辉煌,使得不少人将目光投向了林和的回迁房——和富豪名流们做邻居,真让人羡慕。
不过,在见惯了大场面的林和居民眼里,这或许也不算什么。
毕竟,今天的火车东站、中信广场、市长大厦等建筑物所在地,也曾是林和村的田地;
改造后,手握好几套房的,也不是没有。
按照补偿方案,村民产权调换按照有证面积“拆一补一”的原则,另外,可以3500元/平的成本价购买5平米内、以6000元/平购买5-8平米回迁安置面积。(仅适用于约定的回迁房安置面积超过应回迁安置面积)
另外,弃产补偿是6000元/平。
这个标准,在当时算是很高了。
不过,和琶洲回迁房可转国有证不同,林和的回迁房,依旧属集体所有权,不能合法上市流通,只能和猎德一样当“包租公”。
据2014年羊城晚报报道,回迁后,房屋租金每平方米可达70-80元左右,比以前握手楼的租金翻了近10倍。
如今在贝壳,房屋租金每平方米最高超100元/平,8年涨了25%-40%,不算很可观。
究其原因,或与居住氛围有关。
首先,是密度大,楼层也太高,最高50层,比猎德还高,而容积率的问题在建设早期就已引发多方讨论;
其次,虽然靠近广州东站,但交通便捷的同时,不免有噪音影响;
另外,北侧的垃圾压缩站,路过味道也确实不小。
相较之下,商品房有更为亮眼的市场表现,也不难理解。
但不管怎么说,光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,就已经领先很多人一大截了。
教育上,回迁的林和村民子弟也与峻林业主子女同等待遇,对口名校华阳小学天河东校区(来源:2020年华阳小学招生报名地段范围)。
3
说起来,林和的改造,和同在天河的猎德相较,模式是截然不同的。
林和是由村集体自主改造,猎德村则基于政府主导,以村为实施主体,按市场化运作。
猎德模式,大家都比较熟悉了,具体说说林和。
在改造之初,林和村就成立了村经济注资的全资子公司「广州新天房地产发展公司」,这可以视为项目公司。
村民投票表决同意拆迁后,再由引进的开发商根据村社要求“注资”,以此参与合作。
当时新鸿基以总价9.5亿元拿下林和村旧改项目,其中2.2亿元为村民安置临迁费,3000万元用于原林和小学扩建,另外7亿元是保证金。
自主改造模式,对村社的资金要求较高,难度较大,不适用于大部分项目,所以后来比较常见的还是政府收储(征收)以及合作改造。
合作改造与政府收储相比,灵活性、村民自主性更强。
政府收储 | 合作改造 | |
改造主体 | 政府 | 村集体经济组织&合作企业 |
资金 | 财政资金 | 合作企业出资 |
补偿方案 | 政府制定 | 《补偿安置协议》 80%以上签订生效 |
收益 | 村不参与土地出让后利益分成 | 村集体物业收入 |
无论哪种模式,最终目的,都是使改造顺利推进。
有人说,广州到目前为止,改造成功的案例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,没什么新鲜的。
其实,改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循序渐进、环环相扣的。
我们看黄埔文冲,石化路以西,一批批村民实现了回迁收楼,融资房城市之光售价节节高,刺破6万+;
石化路以东,起步虽慢,但用三个月的时间,就实现了整体签约率超80%...